当今书画市场前景如何?
来源:传家宝艺术网 发布时间:2021-03-11 15:36
当今书画市场前景如何?
纵观当今的书画市场,天价成交已经不稀奇,过亿书画在交易市场上更是层出不穷。这些天价书画贵有贵的道理,没有人会花高昂的代价,去投资不值钱的东西。

俗话说得好,“家中无字画,必是俗人家。”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悬挂或者收藏一幅画,更多的是文化带来的享受。一幅书画,给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支撑、源远传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,让我们成为精神生活的“富翁”,不失为人生一大雅事、幸事!

据艺术品市场大数据分析,目前不少投资都游向了艺术品收藏市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书画,而且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书画“收藏热“,书画市场前景一路走俏!比如刘益谦花2.7亿港元买张大千的《桃源图》,王健林花1.72亿元买毕加索的《两个小孩》。毫无疑问,这些画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在众多古玩收藏品中,书画艺术品凭借相对较大总体存量和良好市场口碑,依旧占据市场主角地位。
书画市场的发展概况
中国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古已有之。严格讲,在其形成之初便具有了作为交换对象的商品属性。据一些历史资料反映,在唐代,中国的书画市场已经初具规模,并有专门的画商出现,在民间和官方都有比较普遍的国内乃至国际间的书画交易活动。

宋代绘画十分发达,书画市场交易也因此渐渐形成规模,而且出现了具有现在的书画经纪人性质的“牙侩”。在元代,绘画作品的商业价值几乎成为衡量绘画水准的主要标志,“一纸千金”之类的成为品评书画的口头禅。明清时期的书画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和繁荣,尤其是清代,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市场机制,书画作品实现了明码标价,书画家和经纪人都介入到了时常运作当中。

在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下,中国书画艺术品首先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而存在,而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,也形成了诸多优良传统,更有许多关于书画市场的风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改革开放之初,港台地区及新加坡、日本等地的一些收藏家涌入中国,大量收购中国书画作品,并在海外交易市场不断创出高价,引发了中国书画市场的第一轮热潮。

1990年以来,国内经济快速发展,艺术品经营行业迅速崛起,中国书画市场的重心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,至九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又一轮高峰。
书画市场步入投资时代
书画作为投资对象已经不是新鲜话题,在近几十年来屡有典型的范例广为流传。早期大多是无心插柳,由个人爱好、个人收藏起步而走向投资,近十年则因为书画市场的持续升温,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看准了其中蕴涵的巨大商机,投入到书画收藏与投资的行列。

但是,能够比较明确地将书画作品定位为一种投资项目,而且在收藏界、企业界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,在企业界和投资领域形成相当投入规模,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新阶段。在此之前的艺术品市场,人们购买书画作品的目的,主要是个人收藏或作为馈赠礼品,相当于较完善的书画市场来说,可以说是初级阶段。这一阶段的买家购买书画作品大多从个人喜好出发,或过分看重书画家的名头、身份,对于书画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认识不足,对书画市场规律性的把握不够。

书画市场的理想阶段应该是称作“消费时代”的另一种状态,未来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高,达到或接近了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,国民文化素养也将有大的提升,书画艺术将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。当前投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,收藏队伍不断扩大,人们投资书画艺术品带有明确的保值增值的目的性。
投资时代来临的重要因素
一、近些年来,在政府的倡导和大力扶持下,各地文化产业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书画市场成了深受藏家关注的一个领域, 书画产业迅速形成。二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书画市场的繁荣。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经济以独步世界的形式迅速增长,国民收入相对提高,完全具备了投资艺术品的经济条件。三、投资对象的转移。近年来,股票长期低迷,套牢了大批投资者,让更多的投资人望而生畏。而房地产市场,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,开发规模锐减,风险加大。

恰恰在这样的局面下,艺术品投资以高回报稳居投资项目之首,自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,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行列。中国书画以其特殊的魅力,将成为当今及其以后很长时期的主要投资对象之一。
网络配图为张仁芝作品


▲ 喜欢请关注,分享点在看 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