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传家宝艺术网! 请登录 免费注册

从用料角度鉴别康熙青花

来源:传家宝艺术网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2-27 11:18

从用料角度鉴别康熙青花 

       康熙青花可以分为早、中、晚三个时期,青料的使用贯穿其中。我们知道顺治时期就已经熟练使用浙江青料了。那么如何从青料的各种特点来看康熙朝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特点呢?浙江青料发色最好时颜色非常蓝,而且发色特别正,不晕散,色调明亮。康熙朝早期,还达不到这种水平,发色像顺治时期偏灰、偏暗的比较多。可是到了康熙中期的时候,青料使用逐渐趋于成熟,并走向鼎盛。

康熙中期青花作品

        到了康熙晚期,即康熙40年以后,浙料的使用更加成熟。但美中不足的是,由于窑温的问题,瓷器着色明艳,整体偏灰暗。但这种偏灰暗的整体色调与以前的青花作品相比,还是体现了康熙朝青花相对明亮的色调。

康熙晚期青花作品

       康熙早、中期过渡阶段,开始使用珠明料。

进口青料 珠明料

国产青料

         我们在讲到崇祯朝的时候,提到过珠明料的成色。珠明料虽然也是进口料,但是和前面明代使用的两种进口料成色完全不同。它艳丽、明亮,蓝白对比鲜明,视觉清爽、通透,这是珠明料的一大优势。康熙时期,因为珠明料的色调在瓷器上表现出非常蓝艳透明的特点,所以珠明料又被称为”翠毛蓝“。能达到”翡翠的“翠”,可以看出这个蓝度十分透明、透亮。

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及其局部图

      蓝艳透明的珠明料体现在瓷器上,是什么感觉呢?打一个比方,康熙朝的山石用的皴法,是传统国画当中的斧劈皴。斧劈皴的效果是从浓到淡,层次分明,看的清清楚楚,所以形容翠毛蓝是墨分五色。可是真正好的翠毛蓝在瓷器上能体现出墨分九色的色调!这一点在以往的瓷器上是看不到的,只有在康熙这一代的瓷器上,我们才能经常看到这种层次分明的效果。近山、远山、近水、远水、近景、远景,通过用青料的不同浓度、深浅的用法来渲染,体现出远近的比例,这就是中国水墨画,并且这个时候还能充分融合到瓷器上来。

康熙翠毛蓝

     珠明料的实物,还有哪些特点呢?和各位藏友分享一个小妙招。用手轻触珠明料浓艳的部位,可以发现有很多细小的包釉,这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隆起的小气泡。而上面的釉填不进,形成细微的小孔,用手去摸会感觉微微刺手。这种特征只在珠明料上体现。

     可是到了康熙晚期,却基本上不用珠明料了。我们发现在康熙20到康熙30年这十年里,包括官窑在内的精细瓷器,珠明料的使用是非常多的。在康熙30年之后,珠明料的使用突然大幅减少。可见珠明料的价格比较贵,量也比较少。否则,如果珠明料有很多的话,他会一直使用,包括后面几代都会使用。这么好的青料,没有理由不用。可能是这个货源衰竭了,所以没办法,到最后只能全部使用浙江料了。

    康熙青花瓷的三个时期,除了从上面的用料来加以区分之外,在胎体和釉色上,也有明显的不同。就胎质而言,在早中晚三个时期,各有特色。

声明│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综合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

客服电话:0558-2179700   客服邮箱:415557918@qq.com   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清河东路386号  
传家宝艺术网—   传家宝艺术网_   皖ICP备12020720号-4